共組 CCS1 快充平台,或許是傳統車廠對抗 Tesla 的契機?

共組 CCS1 快充平台,或許是傳統車廠對抗 Tesla 的契機?

以電動車的使用邏輯中,除了家用與目的地充電器,要解決當前「從油轉電」消費者里程焦慮的主要關鍵,以及遠行的急用充電需求,高速直流充電、也就是俗稱的快充是最佳的解方。

撇除自成一格的 Tesla 品牌,綜觀全球市場,快充分為四大規格,包含歐美與加拿大通用的 CCS1、歐洲/紐澳/印度市場通用的 CCS2、日規的 CHAdeMo,以及中國規格 GBT,目前台灣除了極少的日規 CHAdeMo 以外,其餘多為 CCS1

目前引進台灣的歐系品牌電動車,皆採用 CCS1 快充規格。
目前引進台灣的歐系品牌電動車,皆採用 CCS1 快充規格。

日前工研院也攜手裕電能源、拓連科技、台達電子、華城電機、飛宏科技、起而行綠能等近 50 家廠商成立「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一起建議公共充電站的電動車充電介面,統一採用 CCS1 規格,雖然尚未成為政府政策,但可以想見的是,CCS1 極有可能就是未來台灣快充的統一規格。

以當前台灣電動汽車數量,毫無疑問的 Tesla 為市場龍頭,其他品牌要急起直追,除了「閉門造充電樁」、在自家經銷商、公共場域打造專屬於自身品牌的快充站以外,發揮團隊力量或許是更快的方式。

目前台灣引進電動車的傳統車廠,採用 CCS1 快充規格的,包含有 AudiJaguarMercedes-BenzPorsche 等(BMW 預計於 2021 年開始在全台開始建置快充站),以當前的數量與積極度,Porsche 應該首屈一指,除了於自家授權經銷商打造快充以外,也在如台中麗寶 Outlet Mall、花蓮新天堂樂園等處打造快充站。

Porsche 積極於台灣授權經銷商與西部與東部的重要場域打造自家快充站。
Porsche 積極於台灣授權經銷商與西部與東部的重要場域打造自家快充站。
Jaguar 除了自家經銷商的快充裝置,也與拓連科技聯手打造充電網絡。
Jaguar 除了自家經銷商的快充裝置,也與拓連科技聯手打造充電網絡。
Mercedes-Benz 目前除了 EQC 一款電動車以外,未來也將引進多款電動車,不過目前自家充電樁僅提供自家車主使用。
Mercedes-Benz 目前除了 EQC 一款電動車以外,未來也將引進多款電動車,不過目前自家充電樁僅提供自家車主使用。

不過包含 Porsche 在內,Jaguar、Mercedes-Ben z等豪華品牌,目前自家快充站皆以提供自家車主為主,僅有Audi 抱持開放態度,竭誠歡迎適用快充規格的它廠電動車可前往 Audi 經銷據點的快充裝置充電。

Audi 經銷據點的快充樁歡迎其他品牌電動車前往使用。
Audi 經銷據點的快充樁歡迎其他品牌電動車前往使用。

不可否認的,Audi 如此大張雙臂擁抱其他品牌電動車的做法,一方面是增加品牌來電客的機率,但另一方面想,如果當所有非 Tesla 品牌電動車都可在快充站互相支援,共同使用後,就可打造一 CCS1 快充平台,如此一來,快充站無需再因為品牌差異壁壘分明,對於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無疑是倍數增加。

若朝此方向發展,看起來確實是相當美好且合理的,但以現況而論,確實也會衍生出兩大問題尚待解決:

  1. 排擠效應

當電動車數大增,它牌電動車會不會影響自有車主使用快充站的權益?以當前電動車數量,短時間還不會發生,但若當數量持續增加,則可能需要仰賴更精準與即時的線上充電現況資訊,進行更有效率的充電資源分配。

  1. 收費機制

當前為推動電動車銷售,部分品牌採用不收費的快充服務,因此充電樁的系統設計,皆無導入「收費機制」。若未來打造共享快充平台,收費機制在所難免,如何在緩衝時間內針對自家快充增加「收費機制」,可能是必要過程。

當然,除了上述所提及的車廠以外,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業者加入此電動車新藍海,如果政府可加速制定快充站的規格,增加業者的投資方向與信心,未來的 CCS1 快充聯盟或是平台,應該是台灣加速邁向電動車社會的一大助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