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德系之道!Audi Q5 Sportback 45 TFSI quattro Edition One 來佈道
如同 BMW X4 之於 X3、Mercedes-Benz GLC Coupe 之於 GLC 一樣,Q5 Sportback 的登台,相信熟悉車壇的車迷朋友應該不陌生,透過「斜背」元素的導入,讓既有的Q5車系更具運動風格,且在盡量不影響車內空間機能的基礎上,提供瞄準豪華中型休旅車款買家更具個性的新選擇。
不知道有沒有車迷朋友與我一樣,認為Audi除了是一個很會打造車燈的品牌以外,更是一個很懂「斜背」美學的車廠,除了最新推出的 e-tron GT 是極佳的例子以外,更資深的同門兄弟如 A5 Sportback、A7 Sportback 等車型也以極美的車尾,展現 Audi 於 C 柱後的獨到美感天賦。
Q5 Sportback 當然也沒例外,雖然在 B 柱之前擁有與 Q5 如出一轍的車身造型與比例,但透過更傾斜的 C 柱與更高翹的臀線,營造出截然不同的背影造型,讓道路上又多了一輛「背殺」休旅車,更有與同門師兄 Porsche Macan 互別苗頭的實力。
相較於外型的新鮮感,座艙內的佈局顯得熟悉許多,一如先前試駕小改款 Q5 般的印象,簡潔流暢、新穎融合部分傳統的感受,是車內格局給人的主要感受,雖然透過全數位虛擬駕駛座艙的導入,在儀表板、中控台上的多媒體系統分別塞入了 12.3 吋與 10.1 吋的兩只大螢幕,但控台中央的實空調介面與下方的實體按鍵列,還是給予了我們這種傳統用車人偏愛的熟悉感。
或許相較於當前強調大螢幕、觸控介面、炫目燈光營造為主的座艙設計主軸,在 Q5 Sportback 的中控台上沒有如此強烈的新鮮感,但那種一入座即刻可以把所有控制介面上手、駕駛時盯著前方看也可「盲控」空調介面的得心應手,真的會讓所有老司機會心一笑。
斜背的造型對於後座空間影響多少?其實從後座頂篷上兩個上挖的設計,就知道 Audi 原廠設計師盡可能想保留與 Q5 相同的空間機能,實際乘坐,確實也可感受到其心意,以自身 170cm 身高入座,腿部、頭部都尚有舒適餘裕,雖然頭部空間無法與 Q5 車型平起平坐,但至少不到讓人立刻觸頂的難堪。在造型與空間機能上取得平衡,Q5 Sportback 表現也算可圈可點。
中控台控制時的得心應手,也反映在整體的操駕感受上。僅有單一 45 TFSI quattro 配置的動力規格,2.0 升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加上 12V 輕油電系統加持,265hp/370Nm 的動能輸出,從靜止時輕快的提速展現都會遊走的友善度,並透過 S-tronic 七速自手排的銜接,可以感受到力道傳輸的暢快與直接,就算配上 quattro 四輪驅動系統也不顯拖泥帶水。但可惜的是,僅有 12V 的複合動力加持,無法讓怠速熄火與再啟動時與擁有 48V 輕油電系統般難以察覺震動,在科技上的比拼競賽中,也讓人有矮上一截的感受。
但不可諱言的,與主要雙 B 對手相比,Q5 Sportback 的駕馭感受是最容易上手、最無明顯個性的,且從駕駛介面、駕馭感受、動力輸出掌握性、轉向手感等,一上車油門一踩、方向盤一轉,你就可以知道這車的八成個性。從此角度出發,Q5 Sportback 對於扮演一輛全家共同使用的家庭用車此身份而言,絕對有更勝對手的優勢。
另一角度,在雙 B 對手白熱化的競爭下,過往傳統印象中那種德系品牌內斂、剛毅、低調但卻展現實用機能的設計邏輯,反而在 Q5 Sportback 的座艙中有著更精準、明確的感受,如果你仍是像我這種喜愛傳統德國設計的老司機,在體驗過對手之後再來入座 Q5 Sportback,應該可以明瞭我所講的重點為何。
低調、內斂,但並不表示 Q5 Sportback 跟不上時代,透過公路行車輔助套件的協助,該有的 ADAS 系統並無缺席,從 ACC、塞車輔助系統、前方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主動式車道維持及偏離警示系統、後方橫向車流輔助系統、車道變換輔助系統、360 度全視角顯影等科技全部搭載,用安全科技審視 Q5 Sportback,倒不會有任何漏氣之處。
論品牌聲量、論車系市占率、論銷售歷史,Q5 Sportback 都不會是當前台灣車市中的第一首選,但這並不代表在產品實力上,Q5 Sportback 有任何矮人一截的問題,反而更可以提供給想要選擇非傳統休旅車、不喜歡與人相同的買家們,一個更獨特的購車選擇。不過 Q5 Sportback 也必須要繃緊神經,畢竟除了上述的雙 B 與 Lexus 對手以外,其他如 Volvo XC60、Range Rover Velar 等,也擁有相當具威脅性的實力,要如何在對手夾擊中突圍?還要同步對抗當前晶片、船運等諸多不利因素?Audi Taiwan 的功課,顯得格外艱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