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歸列旗艦大位的操作,足夠嗎?Audi Q8 e-tron Sportback 試駕

更名歸列旗艦大位的操作,足夠嗎?Audi Q8 e-tron Sportback 試駕

而在現階段同級對手都逐步用全新開發的平台來建構攻勢的情況下,Audi 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將 e-tron 正名為 Q8 e-tron,並且以小改款的規模來予以更新,平台不變,但電池效能、行駛續航卻有提升,即便如此,本車還能有足夠實力迎擊敵手嗎?

本次試駕車型為 Q8 e-tron 55 quattro,不含 S 性能款在內,為目前編成中最為旗艦車型。
本次試駕車型為 Q8 e-tron 55 quattro,不含 S 性能款在內,為目前編成中最為旗艦車型。

不管如何,在日前參與的公辦試駕活動中,筆者已經向來自德國,且專責過許多 Audi 旗下電動車開發的資深產品經理確認,Q8 e-tron 對於現階段的 Audi 而言,已經位居純電陣列中的旗艦;那麼理所當然地,我也會以旗艦該有的姿態來對它進行為期一天不到的簡短體驗。

一如上述,歸因於 Q8 e-tron 車系在產品發展進程中僅屬小改階段,在整體車格設計上與前代車型也就不會有過多的差異,就筆者試駕的第一印象來看,最有感的改變或許是盾型水箱護罩造型的重塑、次世代品牌 CI 主視覺的鋪裝,輔以更多不規則線條的運用,搭配本次試駕的 Sportback 斜背造型,整體還是留有 e-tron 作為大型休旅渾厚有氣勢的視覺意象,個人認為也是眾多敵手當中,唯一在視覺上最靠近油車世代設計的作品。

內裝也一如預期般地沒有做太大幅度的變更,不過我個人認為 Audi 現世代的科技座艙是學習門檻最低、親切度也最高的。同樣以高階車型為基礎,置入的三具數位螢幕來建構數位化的使用介面,各式功能操作、流暢性都與現行 A6 – A8、Q8 等高階車系相同,使用者無需花費太多時間就可以很順暢地使用。

此外,值得提及的是,現行使用 MLB Evo 建構出的 Q8 e-tron,於改款前就讓人印象深刻的後座椅乘坐體驗也被完好保留,尤其屬電動車天命的腿部支撐,透過椅面角度調整與電池妥善鋪排,也能做到足夠的支撐面積,這對於此類強調家庭使用取向的大型家庭 SUV 而言,表現值得肯定。

動力系統架構可說是這次小改款值得注意的更新重點,雖然 Q8 e-tron 還是隸屬於世代較久遠的 MLB 平台,但針對電池架構、技術還是有所優化。以我們這次試駕的 55 quattro 車型為例,所搭載的電池容量一舉破百,來到 114 kWh 水位,比起原先 95 kWh 的基礎容量還高出不少,當然,這也就連帶改進了車輛本身的行駛續航里程,來到 WLTP 600 km 的 WLTP 測試值。不過,雖然充電效能也有所提升(150 > 170 kW),但對比現今諸如韓系等品牌而言,還是有不小的進步空間。

含 Drive Select 可程式動態穩定系統的電子氣壓懸吊也列在標配清單中。
含 Drive Select 可程式動態穩定系統的電子氣壓懸吊也列在標配清單中。

作為目前歸列旗艦編成的 55 quattro,雙馬達搭配四輪驅動的基礎設置,與過往相同,並不會一昧地硬塞給駕駛者猶如火箭般的扭矩推進力道,相反地,循序漸進的動力供應特性,讓初次接觸電動車的消費族群也能完好適應,這是作為傳統汽車製造商比起諸如 Tesla 等品牌最突出的優勢之一。而國內分公司為了提升 Q8 e-tron 的整體戰力,特別將 Drive Select 可程式動態穩定系統列如全車系標準配備,簡而言之,即懸吊系統皆為電子可調,讓舒適專注於舒適,也讓追求速度與激情的駕駛者能夠透過更硬朗 Q 韌的阻尼反饋來實現對於暢快駕控的個人期盼;不過,對於個人來說,Q8 e-tron 先天性較重的龐大車身,搭配舒適模式的彈簧阻尼所造就出的行車路感深具品質,是我自己在體驗一天下來最喜愛的設置。

在正式更名後,Q8 e-tron 以品牌純電旗艦休旅的身份續戰,以產品而論,縱使是小改,平台也非集團現行最新世代的架構,整體表現還是有著豪華品牌該有的水準,再者,與主要敵手相較之下,本車也無需特別因應其純電身份而需迫使駕乘者者需花費大量額外時間習慣,造就出相當低的學習門檻。

然而,若以更宏觀的面向來看,旗艦的身份就代表著本車並非是銷售量的代表,更遑論是作為跑車而存在的 e-tron GT 呢?眼看目前敵手如 BMW、Mercedes-Benz 都已經醞釀更多純電產品的導入,倘若分公司不加快速度導入諸如搭載 MEB 技術的 Q4 e-tron、甚或是即將全球發表並且採 PPE 次世代平台的 Q6 e-tron 等,要以兩台價格較高的旗艦產品對市場造成漣漪,恐怕還是有一定困難,也期待分公司,能夠在接下來的時間加快產品導入速度,讓消費者能有更容易入手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