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換合一是更貴還是更便宜?用簡單數學與科學原理一起解釋給你聽!

充換合一是更貴還是更便宜?用簡單數學與科學原理一起解釋給你聽!

數學不會騙人 用算的就知道是不是最省

首先從數學角度切入,這一次的充換合一資費,包含了四個部分:

  1. 基本費
  2. 計價方式
  3. 電池使用折抵金
  4. 充電優惠折抵金

以雙顆電池最入門的309方案計算,基本費就是309元,計價方式就是一度電(kWh)50元,電池使用折抵金是250元,充電優惠折抵金是15元。

如果當月使用6度電,其中充電4度電,那總使用費用就是6*50=300元,其中4度享有優惠,所以充電優惠折抵金是4*15=60元,那電池使用折抵金原本是250元,加上60元後,本月就有310元折抵金,因為總使用費用才300元,所以多出來的10元折抵金就延遞到下個月使用。但要注意,最多只能延遞一個月。因為使用費用低於折抵金,所以當月只需要繳基本費,也就是309元。

換個角度,如果當月單純都以換電補充能源,那在不超過折抵金的前提上,每月可用度數控制在5度以內,就不會額外繳基本費以外的費用;如果純充電的話,那可用度數可以提升到7.1度。

這是單純以數學算式的方式表示此次充換合一新資費方案,202461日正式上線後,透過新版的手機App或是帳單上,都會清楚標明岀換電與充電所耗費的度數以及費用,讓車主一目瞭然,車主可以自身使用需求或特性,評估是要以便利為主,還是以經濟為主,畢竟以上述的算式計算,在此充換合一的資費方案中,在相同的行駛里程中,充電比例越高,那費用相對是較為划算的。

Ionex充換合一資費整理。
Ionex充換合一資費整理。

充越多越便宜,但對於許多住在城市內、僅能以換電方式用車的車主而言,只換電的話就不划算了嗎?此問題的答案,與主要對手的比較就會比較清楚。

因為主要競品並無充電優惠,因此資費會以三個部分為主:

  1. 基本費
  2. 計價方式
  3. 電池使用折抵金

同樣以雙顆電池最基礎的319自由省費用計算,並將安時計算換算成度的基準,每度費用約為52.8元,在不超過資費規定的電池使用折抵金200元前提上,可用度數為3.8度,相較於Ionex充換合一309方案中的250元電池使用折抵金、每度50元費用與309元基本費而言,差異顯而易見。

競品資費整理(可用度數與費用為換算數據)。
競品資費整理(可用度數與費用為換算數據)。

再者,從雙方官網中雙顆電池基礎資費(309319方案)來比較,Ionex標示出純換電可行駛里程約莫為128公里,純充電可達182公里,若交相使用,行駛里程就會介於兩者之間的128~182公里。

以競品官網說明,319資費則約莫有87安時,也就是105公里左右的行駛距離。當然,你可以實際車主心得反駁,這官網所公佈的都是「夢幻數字」、都是現實生活中達不到的騎乘里程,何來參考價值?但當兩者都以自行計算的方式比較,或許站在相同的起跑點上,還是足以看出端倪。

此外,由於Ionex目前正值資費轉換期間,因此在官網上可以看到202461日之前的現行資費中顯示,雙顆電池最基礎資費為299元,以換電方式計算約莫可使用130Ah(安時),約為騎乘169公里,對比新版資費換電僅能騎乘128公里,且資費還增加10元來到309元,充換合一是否算是Ionex變相漲價的包裝?

對此而言,Ionex表示,單純從數字面的計算確實有漲價的感受,但從安時轉換到度的計量而言對於車輛能源使用計算會更為精準,因此車輛行駛距離會較貼近實際使用,且相對於競品而言,充換合一仍有資費優勢,同樣是以業界最優惠的方式提供消費者選擇。

科學來說明 Ionex到底在想什麼

從數學計算,Ionex新推出的充換合一資費確實有其價格優勢,但為何要從一開始與對手相同的安時轉換成度的計算呢?

其實答案不難,有關注全球電動車產業發展的車迷朋友應該都知道,度早已是全球此領域有默契的同一度量單位,也與台灣電力公司的電價計算單位相同,因此換算成度來與消費者溝通,會更為了解且比較。

Ionex也特別舉例,若以傳統安時計算,在電壓不同下,會造成不同的能量總量差異(特別說明,一度電=1000Wh1000VAh),因此若以能量總量度來計算會更為精準。

透過圖片的說明,說出安時與度不同計算方式的差異。
透過圖片的說明,說出安時與度不同計算方式的差異。

此外,對於充電與換電並行的資費,相信還是有許多疑問,那就以問答方式整理如下囉:

Q1:為何充電與換電價格不同?

A1:充電與換電機制的成本有著明顯差異,換電型機制存在著用電成本、車輛電池使用耗損成本、換電站汰換電池耗損成本、換電站建置與營運成本、換電網路雲端與App成本等部分,但若換成了充電機制,僅有用電成本與車上電池使用耗損成本為主,差異甚大,也因此反映在資費面的差異。

電動車輛不同能量補充方式於成本上的差異說明。
電動車輛不同能量補充方式於成本上的差異說明。

Q2:如何計算充電多少電或換了多少電?

A2:這正是Ionex先前推出BMU電池計量模組的原因,透過此標準化的電子模組,可以輕鬆整合到任何電動機車車輛設計內,且可以透過與騎士手機的連線,就可以將車輛上的充電資訊回傳,更精準的計算充電與換電的個別電量。

Q3:如果車輛一直停在沒有收訊的地下停車場充電呢?

A3:依照Ionex官網說明,如果車主逾15天未交換電池或未上傳用量,以APP推播提醒消費者;逾30天未交換電池或未上傳用量,以APP推播提醒消費者、且無法對電池充電;逾45天未交換電池或上傳用量,將收取新台幣99/顆的維護費用,並併入當期帳單收取。

Q4:未來IonexApp上也會有充電站資訊嗎?

A4Ionex持續調整App資訊內容,除了現行的換電站資訊以外,也正在積極收集充電站資訊,未來整合後期望提供車主更便利的用車資訊。

從數學與科學雙重面向說明,可以清楚展現Ionex所推動的充換合一資費的立基點與價格優勢。進一步深入分析,以Ionex當前坐二望一的姿態,祭出更優惠的資費價格,當然也無可厚非,且KYMCO無非是期望透過與主要對手的差異,讓更多消費者過去可能因為能源補充不便原因,進而加入電動機車行列以外,大幅提升電動機車的銷售能量,同時也能接軌國際使用習慣,增加國際市場上的合作量體,一步步朝向台灣與全球電動機車冠軍的目標邁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