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 CX-30,不只是墊高的馬三
眼看 Mazda CX-3 邁入產品末期,再不做些什麼,SUV 陣線中的最小單位就剩下 CX-5。CX-30 的出現也適時填補了這個空缺,而且還沾上了 Mazda 3 受歡迎的光芒。或許你想問,為什麼就不叫它 CX-4?因為這款車 2016 年就存在於中國市場,是日本馬自達與一汽馬自達共同開發的跨界休旅。因為是以 Mazda 3 為基礎,CX-30 的「3」可想而知;「0」則是新級距的代表,也不禁令人思索 Mazda 6 是否也會出現 CX-60 之類的新車型?畢竟跨界風潮當道,車廠什麼花招都使得出來……
CX-30 的定位
其實在車款發表會當天,原廠就表明 CX-30 目標族群就是「年輕家庭」,可以說是孩子剛出生的新手爸媽。試駕當天,主查 佐賀尚人先生也補充,CX-30 就是要讓駕駛可以在都會間穿梭自如,這也說明了 CX-30 為什麼軸距與車長比 Mazda 3 還短上 70mm、65mm 。的確,與 CX-30 相處一天下來,CX-30 內裝鋪陳雖然與馬三有九成像,但視野因為 A 柱向前延伸、儀表板降低而更廣闊,後座頭部空間受惠於 C 柱拉直而更有餘裕,確實更適合小家庭;有趣的是,軸距與車長的縮短,以及轎車般的乘坐位置卻讓你忽略它是跨界休旅的事實,還是保有 Mazda 3 的駕駛氛圍。
主導權還給駕駛,麻煩交給 CX-30
CX-30 全車系標配 MRCC 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旗艦型與旗艦進化型也配有 CTS 巡航模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帳面上看來已經有 Level 2 自動駕駛能力……但不全然是如此。CTS 在時速超過 55 km/h 就不會作動,所以車道維持的責任又歸還給駕駛本身。對此,佐賀先生表示當初的想法是希望 CTS 可以在走走停停的車陣中,讓系統帶你度過惱人的時光,一旦交通順了,CX-30 再讓你享受高速巡航的暢快。Mazda 3 其實也是比照辦理。但討論當下,佐賀先生也坦承他們瞭解市面上有呼聲,希望開放高速車道維持,所以原廠也在評估現在的設定是否需要修正(別評估了...答案就是!)。
拿 CX-30 換 Mazda 3 的得與失
延續「主導權還給駕駛」這回事,試駕過程有發現 CX-30 延續了 Mazda 3 紮實的底盤回饋,過彎時側傾卻相對明顯。當我詢問 CX-30 在開發上與 Mazda 3 有什麼差異時,主查正好提到了懸吊上的調教:因為 CX-30 沿用了 Mazda 3 的座椅設計,對腰部增加支撐,使得車輛行進時,駕駛可以透過頭部自體平衡;而 CX-30 車身較高,側傾幅度需要大一點才會善用到人體自行平衡的能力。言下之意就是,在駕駛姿勢正確的前提下,CX-30 較大的橫向擺幅反而會是讓行車更舒適的助力。但因為側傾角度放大,以及懸吊行程更長,CX-30 相較於 Mazda 3 會是更舒適取向的車款,轉向也相對模糊了一些。CX-30 也因此少了馬三的靈敏度。
這也和 CX-30 的定位不謀而合,畢竟從開著小掀背的小倆口進階到有小孩的新手爸媽,不免需要犧牲一點硬朗,換來一點乘客舒適。
3 與 CX-30 怎麼選?
縱使 CX-30 走舒適取向,沒有馬三的靈敏度,但 G-Vectoring Control Plus 系統在偶然的激烈操駕時還是可以維持住循跡性,不會因為剛才提到的側傾放大而產生推頭情形。如果你本來喜歡 Mazda 3 的操駕感受,但礙於生活上的需求,需要多一點空間與舒適,卻又不想要 CX-5 這樣的正 SUV,Mazda 這次是給了一個很明確的解答:西叉三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