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豪華品牌的敲門磚?Audi A3 改款後是更超值、還是難敵主流?

補齊配備量體
迎合新世代設計語言
不免俗地,還是要為對這車有興趣的讀者們更新一下規格資訊。我們本次試駕的是目前車系頂規、要價 179 萬的 35 TFSI advanced S line 運動版,也是三款車型中唯一搭載 S line 空力套件組的版本,所以你不難發現比起一般版本,本車有著更多運動、跑格與個性化的視覺氛圍,相信這也是目標客群重視的重要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從品牌招牌的水箱護罩,以及黑化車身銘牌可以發現,現行代號 8Y 的 A3 車系在小改款後,設計是沿襲目前諸如 Q6 e-tron、A5車系等已邁入次世代的新車風格重新雕塑,可以想見這輛車仍會持續在市場上銷售一段時間。此外,向來喜歡在燈具上做文章的 Audi,本次 A3 Sportback 也同樣採用 LED 矩陣式燈組,提供總計 4 種顯示模式選擇。







內裝部分理當也就是驚喜較少之處,在維持既有格局的前提下,將過往較缺乏的配備補足,諸如 12.3 吋 Virtual Cockpit 數位儀錶便是其一,而 S line 運動版在中控佈局的用料也有所改變,雖非高級的真皮材質,但透過層層堆疊的方式也能創造出新穎感。此外,排檔系統的設計也改為集團目前廣泛運用於眾多品牌的線傳式設計,以此讓整體中控視覺更簡潔。較可惜的是,A3 因為平台世代仍舊是 MQB-A0,ACC 等駕駛輔助系統仍舊需要另外依靠方向盤左後方撥桿進行控制,直覺性還是稍差了些。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分公司居然願意讓這輛尺碼較為緊湊的五門掀背車,配備三區恆溫空調系統,而且自最入門的 30 TFSI 車型便是標準配備,倘若對於車室舒適性有所追求的消費者,這項配備應會成為購車的主要吸引力之一。

恰好的動能輸出
成就人車溝通的關鍵
撇除需要完全專注於駕駛的 S3 與 RS3 不談,A3 已經是市場上相對少見能夠提供順暢人車溝通感的產品,尤其動力系統與過往一樣,採用集團入門級距廣泛使用的 1.5 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輔以 48V MHEV 輕油電系統。本次試駕的 35 TFSI,具備 150ps/250Nm 的峰值輸出,在台灣不需要過剩馬力的路況下,油門踩踏不僅好控制,動力輸出也不會過於猛烈,讓每一次出彎的加速都能游刃有餘,不需太多學習負擔就能將這輛車開得又快又穩。


當然,作為低底盤設定的產品之一,A3 即便是前輪驅動設定,高速入彎穩定性一如預期般出色,18 吋的輪胎配置也不至於讓路面資訊過於清晰,即使是滿載,仍能維持一定的穩定性與舒適度,這就是此具前麥花臣、後多連桿懸吊系統值得讓人讚賞之處。

從市場面來看,豪華品牌中針對旗下此類車身尺碼較為緊湊的掀背車擁有完整產品陣容的,就屬 BMW 1 系列、以及這次中期改款後的 Audi A3 了,兩者在售價、配備的設定策略方面都相當近似,等於是完完全全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在配備水準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消費者需要考慮的,或許就是個人品牌偏好的問題,不過,作為後追者的 A3,卻也在知悉 1 系列售價的狀況下,進一步推出動力輸出下調、位階也更入門的 30 TFSI 編成,139 萬的價格設定確實能夠引起市場漣漪。

而回歸到 A3 本身,歷經四個世代,除了駕駛感受讓筆者個人感到滿意,最大的重點在於空間機能的塑造與設計上原廠也從未放棄,包含 4/2/4 分離傾倒座椅機制、以及後座受惠於 MQB 平台的延展特性變得更為寬敞舒適,這些都是在掀背級距產品中,難得的附加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