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5+2 被賦予「操駕」任務,它便是市場上獨有的存在|Škoda Kodiaq vRS 試駕

不過,當我們把範圍進一步縮小,今天你要的是一輛 5+2 人座的大型休旅,除了載物 / 載人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在動力底盤科技上有得要與熱血掛上邊,像這類與原廠開發初衷有著絕對性關係的需求,就得端看品牌有無對應產品供應,而屬於歐系陣容的 Škoda Kodiaq,旗下要價 186.8 萬的 vRS 旗艦式樣,或許就是那少有的解答。

會說少有,主因在於科技力、配備強度或許能夠透過產線的調整與年式更新隨時進行調整,但攸關動力核心、底盤等核心技術,早在產品開發迭代時就已經注定會是什麼模樣,除非事後進行毫無保障的改裝,否則一切,你都得「聽原廠的」。

有趣的是,Škoda Kodiaq vRS 並非是嶄新世代的產物,早在第一代車型推出時便有對應產品,市場主力競爭對手卻完全沒有針對此車擬定策略,仍舊是以機能優先的原則來進行開發更新,雖然 186.8 萬的價格設定仍有一定門檻,但放眼同級對手來看,諸如 Hyundai Santa Fe、Kia Sorento,都是以 1.6 Turbo Hybrid 來強調節能 / 效能兼具的產品特性,真正能夠對應的敵手,或許就剩下來自日本廣島的 CX-90,其直列六缸輔以渦輪的機體總成,搭配上先天較為運動的底盤配置,撇除稅金不談,或許你在雙方選擇時會列入主要的考量依據,否則,面對眼前的日韓系敵手,Kodiaq vRS 的定價確實打破了「歐系車入手門檻較高」的既定印象。










回歸到產品本身,除了內外裝用色與設計上的細微差異,Kodiaq vRS 的最大價值理所當然來自於那具早已被集團列為主力性能機體的 EA888 2.0 升直四渦輪增壓引擎,同樣透過 DSG 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箱負責動力傳遞,小幅提升的 265hp / 40.8kgm 峰值出力,推動這車長逼近四米八、車重不到兩噸的車身與費力二字完全掛不上邊,且變速箱的檔位電腦判斷精準到位,煞車 / 油門的踩踏幾乎不會有檔位切換的突兀頓挫。


而說到值得提及、預期之外的驚喜有二,第一為四輪驅動的作動機制,與過往第一世代 vRS 那較為單調制式的傳動配比機制不同,這次透過電腦更精準快速的判斷,會因應模式的差異而調整出更精細的動力配比設定,產出的結果,便是在彎道上減少了許多這類大型 SUV 會有的推頭現象,這確實一定程度促使車輛的過彎動態更為靈活精準。第二則是 DCC Plus 電子懸吊系統的標準配置,與集團其他搭載相同科技的產品一樣,提供多段式阻尼軟硬可調,但品牌並非是直接挪用,而是因應 Kodiaq 的預期主攻市場做出調整,舉例而言,即便我調整至最運動化的段數,車輛直接反饋的也並非是死硬、而是韌性十足,資訊過濾適度的結果,或許這就是在家庭、個人使用情境下,兩相權衡最好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