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RAV4,讓 VW Tiguan 更完美!

看到這,既有的Tiguan車主應該又不高興了,「為何我們買到的Tiguan比較不完美?」這消費市場的定律是這樣的,早買早享受,晚買多折扣,雖然這次試駕的Tiguan不算有折扣,但加了IQ.DRIVE此科技配備,讓你掏出的購車錢更值得,而這一點,就如標題所述,要感謝Toyota RAV4這強大的對手。

雖然我們知道,在這級距中,第一個跨入Level 2自動駕駛級距的罪魁禍首,應該算是Honda CR-V,不過就算其與Tiguan算是有重疊的購車族群,但在身份上,國產與進口還是稍有立意上的差距,因此當第五代CR-V搭載著Honda Sensing此主動安全科技問世時,Tiguan依然聞風不動,或許是科技還沒到位,或許是市場策略考量,但結果論就是,在CR-V賣到翻時,Tiguan沒有產品強化的對應動作。
而到了新世代RAV4問世時,上市立刻飆破萬張的訂單,仿若日前掀起科學界軒然大波的黑洞照片一樣,把鄰近的對手買氣全吸了進去,就住在隔壁當個老死不相往來的鄰居Tiguan自然也沒能倖免,怎麼辦?抓著對手的痛處,當RAV4沒有可以踏入Level 2自動駕駛領域的車道維持系統,ACC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也沒有全速域時,趕快加上有以上科技的IQ.DRIVE,就是我們見到Tiguan反抗的方式。



毫無疑問的,IQ.DRIVE系統自然是此次試駕的重點。累積了不少控制此類系統的經驗,Tiguan上的IQ.DRIVE也沒讓人意外,透過方向盤上簡單的按鍵操作,很快的就可以啟動ACC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系統、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系統,在標線明確的高架道路或高速公路上,車輛可以在0-210km/h時速內有條件的維持駕駛所設定的車速,遭遇到前方車流也會自動保持既有設定的安全車距,更會自動維持在車道內,並隨著高架道路或高速公路所規範的曲率彎道微幅轉彎,系統動作來得自然不生硬。簡而言之,不僅雙腳省卻操作油門與煞車的動作,也可以減少因一時失神而偏離車道的可能性。





簡而言之,就像車內有個第二位駕駛一樣幫你分擔開車這件事,如果你跟我年紀相仿,那你一定會聯想到JOJO冒險野郎這本漫畫。
拉回正題,還記得先前在CX-5的試駕文中,我提過若要我選此級距的進口休旅車,在RAV4與CX-5以外,Tiguan也是個讓我掙扎的車款。確實,在試駕的最頂級380 TSI車型中,擁有傲視所有對手的動力輸出,連帶所帶來的駕馭樂趣,也一如帳面數據上的優勢一樣,再加上有著傳輸效率優勢的DSG變速系統加持,若再把排檔桿往後一撥,直接以運動模式駕馭,反應活潑的加速力隨伺在側,媲美Golf GTI的加速性能讓你回憶起男孩時駕著鋼砲時的美好,若只考量駕馭樂趣這一項,Tiguan會讓我義無反顧。





蛻變成了男人,怎麼可以只有自私的一面,其他座位上的乘客感受,也是身為駕駛需要考量的。此時換上R-Line Performance專屬運動化懸吊的底盤,還有20吋的胎圈組合可能就不一定是加分的點,換來了過於清楚的路面資訊,讓乘坐舒適性打了折,這時候若坐在副駕座的老婆正在補妝,或是坐在後座幫你的小孩餵奶,這麼運動化的行路反應,應該會招來些微詞或白眼。


但除此之外,在內裝質感的鋪陳上,Tiguan確實是最讓人滿意的,筆直方正的線條中,在科技感的營造,與用料選材的用心,營造出最豪華的氛圍,先不管未來此類環保材質的耐用度,至少在你把新車牽回家時,你不會認為這比對手高上一些價格的Tiguan會有任何不符身價的疑慮。







還記得我說CX-5那貼合人心、相當友善的駕駛感受?那Tiguan可是一點也不遑多讓,就像每一輛你開過的Volkswagen一樣,你根本無須一點適應,握上方向盤切換排檔桿,那輕鬆又易於駕馭的駕駛感受,就像你上輩子開過這一台車一樣把孟婆湯的藥效褪去。德國人那種一絲不苟的形象只反映在造型面的陽剛,造出的這品牌的車卻是充滿著百分百的友善性,一輛你一開就會上手而且輕鬆無比的車,Tiguan就像每輛Volkswagen一樣。






若我們把問題範圍縮小到新車的整體表現,以我自身對於直線條設計的迷戀,還有對於Volkswagen品牌設計一款輕鬆上手車輛的成熟度,我一定會選擇有IQ.DRIVE的Tiguan,但前提是無須有運動化懸吊的版本,退而求其次的330 TSI可以讓我一家大小更開心。但如果要把售後服務、市場上對於品質與耐用度的調查或統計結果也估算在內,我相信當Toyota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但買車就是個很有趣的事,有人重品質、有人愛樂趣、有人看美感、有人更有難以理解的偏執,關於這個長故事,改天就來寫篇文章剖析,說不定電腦前的你也會頗有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