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環保還是找理由?財政部請認真正視貨物稅改革問題!
財政部長看法保守 政大教授拋專業看法
透過多位立委倡議,貨物稅改革從提案完成一讀邁向二讀階段,看似改革之期不遠矣,但日前財政部長蘇建榮卻對於機車減免貨物稅抱持保守態度,認為機車乃為移動污染源,由於課徵貨物稅具備環保考量,再加上貨物稅需要提供10%給予地方政府,若稅收減低,勢必需要另闢財源,影響層面過廣,需要審慎評估。看似合情合理,但其實真如部長所述嗎?
針對事情深入討論,探詢專業意見,多面向思考,一直是我們【2GameSome –有車賞】討論事情的態度,既然自身非財政專業,那就透過與專業人員的討論,方能獲得更好的了解。所以這一次,透過與政治大學財政系陳國樑教授的訪談,借重其於此領域的專業,讓我們了解為何貨物稅其實並非是個好稅法。
分析課徵三大理由 證明貨物稅非好稅
陳國樑教授認為,貨物稅另外名稱應稱為「特種貨物稅」或「特產稅」,關鍵出在此「特定」意涵,因從民國 75 年開徵加值稅、也就是營業稅以來,國人購買任何物品都需要加徵 5% 稅金,但貨物稅只針對七大類別產品課稅,針對「特定」物品課稅的意思毋庸置疑。
而從學理上要針對特定物品開徵稅金,需要有三大理由:
- 反映外部成本
購買特定商品會造成額外增加的成本,課稅的目的就是因此拉高貨物售價,避免消費者過度消費。
- 劣價財貨
特定商品容易造成社會額外增加成本,如菸酒,抽菸可能造成健康問題造成健保額外支出、喝酒可能造成衍生問題增加社會成本,因此期望以「寓禁於徵」的方式,降低民眾的消費欲望。
- 促進分配公平
希望透過針對某些物品課稅,增加富人負擔,拉近貧富差距,如奢侈稅。
從上述三大課徵原因,目前針對橡膠輪胎、水泥、飲料品、平板玻璃、油氣類、電器類以及車輛類課徵的貨物稅,從任何角度切入,七項物品種類都無法完全滿足上述原因,沒有開徵理由的不良稅種,貨物稅絕對有其檢討必要。
面對環保問題 課稅不是好方法
不僅如此,針對財政部長蘇建榮所提及貨物稅具有環保考量,更是有著邏輯上的問題,首先,上述七大物品,真都有環保上的衍生問題?以最簡單的飲料而論,真有必須要課稅來防堵所衍生的環保疑慮?再者,以當前其他先進國家所開始倡議的綠色稅制討論,其實針對造成污染的物品加以控制與防堵,必須要針對全盤考量,如整體生產線的環保思考,而非僅針對末端產品課稅,如當前主流的碳排放權買賣,才是比較針對環保考量較為全面的防堵方式。
再者,貨物稅的不合時宜也多次被討論,如液晶電視需要被課貨物稅,但液晶顯示器就不用;罐裝飲料需要被課貨物稅,但手搖飲料就不用;再次清楚說明了貨物稅需要被修正的問題。
稅收佔比低 改革腳步需積極
追根究底,貨物稅的稅收,或許才是政府的考量主因,但以民國108年的財政稅收超過2兆為例,貨物稅實徵淨額為1,769億,佔比其實不到一成,再進一步討論,其中機車貨物稅課徵總額為48億,整體稅收佔比更是相當低。再者,面對不合理稅法,就算佔有一定稅收比例,也絕對都有修改必要,以各種理由塘塞,絕非政府該有的面對與解決之道。
一如開文所述,好的施政內容值得被鼓勵與肯定,但若有已不合時宜、值得修改的缺點,也絕對有被檢討的必要,貨物稅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重點。
正面討論貨物稅與燃料費 2GameSome 精彩影片請期待
不僅如此,包含貨物稅與當前討論得沸沸揚揚、希望改為隨油徵收的燃料費,【2GameSome –有車賞】做了完整的影片分析,我們針對民眾、第一線的機車業者、上述的政治大學財政系陳國樑教授、提案的立委們一一訪談,深入淺出討論貨物稅與燃料費的合理性與存廢問題,並針對「為何政府遲遲不想讓貨物稅退場」、「綠色稅制的討論」等加以分析,有興趣的網友們,敬請繼續鎖定我們頻道,影片精彩內容絕對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