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sche Taycan 還像不像個保時捷?【專題報導下集】
今天,我們分成「充電」、「續航」、「行車」三大面向來回顧這次試駕體驗。如果還沒看過 Taycan 內外設計、駕馭感受等面向的心得,也歡迎來這裡看【上集】。
充電
Taycan 與其他保時捷最不像的地方,就是它的電動車身份。比起 800 伏特電池技術、二速變速箱、永磁同步馬達這些專有名詞,消費者最在意的,莫過於「在哪充電?」「如何充電?」
首先,在哪充電?除了全台灣超過 1,500 座公共充電,保時捷這次也親身示範「Turbo Charging 高速充電」與「Destination Charging 目的地充電」的操作。截至 2020 年底,全台灣共有 8 座高速充電站與 50 處目的地充電站,2021 年持續新增站數(詳細充電佈局看這裡)。此外,為了方便車主尋找站點,台灣保時捷也提供「Porsche Charging App」給車主使用,其中收錄全台各地的直流、交流充電站位置,以及使用狀態。不過實際對照使用流量較高的 App「PlugShare」,發現其中收錄的站點更完整,建議車主除了官方 App 也可另外下載第三方 App。 除了上述功能,車主也可透過 Porsche Connect App 查看電池狀態和預先開啟空調。
再來,如何充電?試駕第一天,原廠人員就示範高速充電的使用流程。簡言之,若要使用保時捷的高速充電或目的地充電,僅需使用「台灣充電服務尊榮卡」或手機掃描 QR Code 即可使用(詳細 App 介紹看這裡)。充電期間,可以從中控台下方螢幕或 App 追蹤電量。至於居家充電,成為 Taycan 車主後,保時捷會提供「行動升級充電器」或是選配「行動充電互聯裝置」,購車前,原廠也提供「充電預檢」服務,替準車主評估並協助家中充電的安裝事宜。
續航
Porsche Taycan 4S、Taycan Turbo、Taycan Turbo S 的 WLTP 續航力分別為 389~464 公里、383~452 公里及 388~412 公里(台灣所販售的 4S 車型為 Performance Battery Plus 版本)。試駕當天取車時,93.4 kWh 的電池處於九成以上電量,前往宜蘭飯店近 130 公里的路途中,我們多數用 Sport 或 Sport Plus 駕駛,並在沒有特別顧慮電量的狀態下盡可能體驗 4S 性能(包含彈射起步),且中間有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取景。在這樣的駕駛前提下,當我們抵達飯店時還擁有 60% 的電量。顯見 Taycan 即便續航力不如 Tesla Model S 等對手亮眼,但對於台灣的用車環境已算充裕。此外,電動車與油車的最大不同,在於「停車即充電」的習慣,有別於以往的「沒油才加油」;也就是說,如果上班、在家時間車輛都有電可充,那麽旅程焦慮就不是大問題。
行車
Porsche Taycan 作為電動車,理當會有以往保時捷車上不曾出現的控制項目。其中最具新鮮感的,莫過於「電動跑車音效」和「動能回收」功能。
首先是「電動跑車音效」,這個音效就好比更飽滿渾厚的高鐵加速聲。如果你已經習慣燃油引擎聲浪,這樣「科幻」的聲音會需要一些時間適應。相反地,如果你是個科技人,對這類手法接受度很高,這絕對會給你星際大戰般的聽覺饗宴;不論如何,電動跑車音效雖然是選配,我還是非常推薦勾選,畢竟這是 Taycan 在聽覺上最能彰顯其身份的元素。
再來是「動能回收」功能。這個在電動車上屬於標配的功能,是將減速時所產生的熱能轉換為電能儲存在電池中;Taycan 的最高回收容量則是高於業界標準的 265 kW。平時若未開啟這項功能,踩下煞車踏板時就會自動回收;如果想更積極充電,按下方向盤左側的電池符號按鍵,就可啟動回收功能,此時 Taycan 一旦處於滑行狀態,就會開始回收,乘客也會感受到稍微明顯的減速感。因為超過九成的減速是透過度能回收機制,Taycan 的來令片每 6 年再換一次即可;換言之,你可能想換車了都沒換過來令片。
Taycan 提供「一般 Normal」、「運動 Sport」、「運動升級 Sport Plus」、「續航 Range」、「個人化 Individual」等行車模式。有趣的是,在續航模式下,動能回收是關閉的,這是因為車輛為了最大化續航力,除了將車高、擾流板降低至最低風阻位置,關閉動能回收也可以拉長滑行距離。
我們試駕時也發現,動能回收在激烈操駕時也是種「助力」,以往需要輕點煞車的彎道,甚至只要鬆開電門,減速力道就足夠克服。此外,入急彎重踩煞車時,系統也吸取大量電能。如此一來,在下坡路段時,Taycan 不但給你十足熱血,還能替自己裹腹。
兩篇文章,敘述著 Porsche Taycan 像與不像保時捷的種種。相像之處驗證了保時捷對自己身為跑車品牌的堅持;不像之處是過去保時捷車上不曾看過的新科技和新思維。透過這次長途試駕,我可以感受到保時捷不但成功將這兩者融合,同時彷彿在向車迷喊話,即便轉變至電動時代,不變的依然是它那句標語「There is no substitute.」——無可取代的擁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