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eReady Run 試駕


身為 Suzuki 的電動車品牌,eReady 以問世順序而言,可說是 PBGN 聯盟中的後到者,失去了一些先發者的話題舞台,但不可否認的是 Suzuki 為其灌注的豐富造車經驗,就算受限於 Gogoro 車款的先天架構,但透過把手位置、座椅造型與高度、前後懸吊調校、煞車系統與輪圈規格的調整,騎起來的感受就是會有細微的差異,而這差異,對於擁有多年騎車經驗的騎士而言,就會是個更讓人舒服與自在的關鍵。





與先前推出的 eReady Fun 一樣,eReady Run 都是用 Gogoro 3 系列為基礎,只不過此次以更高性能的 S3 為範本。先說兩者相同的部分,除了車架以外,10.19hp/2.6kgm 的輸出動力、內徑 33mm 的前叉與五段可調雙後避震器、CBS 同步煞車配備以外,其他就是eReady Fun的獨到之處了,車身尺碼因為車身造型的差異而稍微拉長以外,軸距長度反而比 S3 稍微的縮小一點點,座高也稍降至 745mm(S3 為 770mm),輪圈尺碼改為前 14 吋後 13 吋的大尺碼,很明顯的透過上述規格的改變,除了對於身高嬌小的騎士會更為友善些以外,操控特性也會有不同處。



確實,一騎上後騎乘三角的改變雖然不明顯,但在整體懸吊與煞車反應的感受上,有著更為細膩且線性的反應,韌度高但卻不死硬的前懸吊,面對的台灣不佳的路面品質,保有更佳的貼地性以外,激烈操駕時的支撐度也表現得游刃有餘;受惠於放大尺碼的前後輪圈,對於路面起伏的對應能力更佳,騎乘時的穩定性也加分。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是前對向四活塞與 245mm 直徑的前碟盤搭配了,輕拉煞車拉桿就能有極為精準的制動力道,讓人更能放心的驅策那極為飽滿的加速能力,雖然此加速反應早在 S3 上就已嘗過,但搭配上更犀利的制動力,讓人更多了幾分騎乘信心。若你是喜歡在山路上奔馳的騎士,有此強大煞車系統的後盾,能將煞車點再往後延伸,爭取更多油門開啟的時間,就是爭取更快速度的不二法門。



於操控面向與 S3 的差異,展現出 eReady Run 的價值以外,不同於 Gogoro 品牌偏向文青風格的造型,eReady Run 有著更具傳統認知「性能元素」的設計語彙,如更飽滿的肌肉線條、更具科技感的 LED 雙魚眼藍鏡燈、分離式後扶手、燻黑 LED 儀表板與可依照車速轉換顏色的外環指示燈,還有車身上讓 Suzuki 迷不可忽視的「R」字彩繪等,eReady Run 展現出身處 PBGN 但盡可能「同中求異」的能力。











或許對於部分不求甚解的消費者而言,eReady Run 與 PBGN 的車款很容易混為一談,但若真的仔細騎乘,細膩的感受底盤煞車系統的調校學問,你可以發現傳統車廠的寶貴經驗,在其身上灌注後的成績。當然,若你只想要買輛電動機車輕鬆代步,對於機車感受不深的一般買家,PBGN 每一個品牌、每一輛車應該都可以滿足你,但若你除了想要電動機車的優勢,又不想要背離過去所累積的騎乘經驗的話,那 eReady Run,確實是可以讓你更多期待的選擇之一。
